在青岛寸土寸金的市南区,一场关乎城市经济韧性与发展质量的“空间革命”悄然进行。面对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产业转型升级受限的瓶颈,市南区把目光投向高空,将楼宇经济作为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向楼宇要空间、要效益,腾笼换鸟、释放优势,带动新旧动能转换,畅通高质量发展大动脉。2025年作为市南区楼宇经济提质升级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上半年全区楼宇更新改造开工率超80%,盘活闲置载体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新增集约经营面积超8000平方米。
改造焕新
“老旧散”上演逆生长
站在海信大厦海景多功能厅,一线瞰海视角下,浮山湾的美景尽收眼底。这栋拥有开阔视野、现代设施的高品质商务地标,恰是市南区楼宇经济向“新”提质的生动缩影。
“海信大厦于2002年交付至今,已投入使用23年。为充分释放并尊重这块稀缺土地的价值,我们公司决议对大厦进行整体升级。”海信大厦运营经理王萌道出了焕新的初衷。
展开剩余83%海信大厦的改造堪称一场系统性“外科手术”:从修缮园区、地下车库扩建、员工餐厅扩容,到核心的空调、消防、强弱电系统更换;从新增4部锋速电梯与新风系统,到租赁北侧停车场缓解“停车难”,改造覆盖了从硬件设施到用户体验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如今步入大厦,精智商务大堂的艺术穹顶、高低分区直达的智能电梯、可容纳260人的海景多功能厅、配备一线瞰海视野的空中健身房,以及1700平方米的现代化员工餐厅……一个满足现代企业对空间品质与效率双重需求的商务生态圈跃然眼前。
海信大厦并非孤例。2025年,市南区将15座老旧楼宇纳入更新改造计划,目前12座楼宇已开工,开工率达80%。除海信大厦整体改造完成,深业大厦外墙保温、中信大厦加挂LED大屏、私人银行装修项目均已完工;能源集团办公楼外部公共空间、内部基础设施、地下停车场扩建等项目改造进入收尾阶段;贝蒙特大厦完成2部电梯更换,中铁青岛中心、科技城等9座楼宇已启动大堂、电梯、空调等设备设施维修工作,累计改造面积达20万平方米,投资金额超3000万元。
面对产权分散、改造难度大的“硬骨头”,市南区创新探索“大业主式”更新路径。“我们发挥海建公司等区属国有企业作用,以山东国贸大厦为试点,收购楼宇8个整层共计8000平方米,整合楼宇零散业权与经营权,启动‘大业主式’更新改造。”市南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党组书记张新介绍。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国有平台整合资源,破解“老旧散”楼宇改造中常见的集资难、协调难问题,实现空间与产业的同步焕新。未来,市南区将根据试点情况,探索收购更多楼宇产权、经营权,集中力量推进“老旧散”楼宇整合提升,集中统一改造运营,实现楼宇功能、产业真正焕新。
去化盘活
“沉睡空间”蝶变产业磁场
摄影:张文博
物理空间的更新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新瓶”装“好酒”,吸引优质产业填充,实现空间价值的跃升,才是楼宇经济焕活的核心。市南区以精准招商激活闲置载体,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
巨头落子,产业能级跃升——在焕然一新的市南区涉外法务中心,抖音集团一级子公司巨量引擎迸发着现象级活力:自今年2月注册以来,营收已累计突破10.53亿元(完成广告业纳统)。这不仅印证了优质楼宇对头部企业的强大虹吸效应,更以实实在在的百亿级预期,为楼宇带来爆发式增长潜力。
世界500强欧力士集团直接控股的欧力士(青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约入驻中铁青岛中心,注册资金10亿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落地乘用车与重卡换电业务,今年计划投资3亿元在全省建设换电站超60座。此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极易科技、澳柯玛产投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产业项目也纷纷抢滩,为市南楼宇集群注入了澎湃的、面向未来的产业动能。
资本驱动,精准靶向招商——这些重量级项目的落地,离不开顶层设计和资本力量的精准驱动。市南区印发《2025年市南区“1 6 1”招商引资工作方案》,聚焦重点产业链靶向招商。上半年,全区招引落地优质项目7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4个(含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投资总规模107.5亿元,同比激增94.85%。
多元焕活,载体华丽蝶变——漳浦路12号地块投资4500万元,正变身为都市潮流运动社交公园“心动里”;原海关总署培训基地华丽转身为小麦岛旅居中心;巴黎春天、惠国宾馆、亚洲市集等被唤醒,已确定合作方,启动升级改造。
不仅如此,集约经营释放潜能,在“小空间”里做出“大文章”:颐高集团银座中心数字科创港引入山东奇点异数等15家数字科技企业实现满租;海天中心引入国际联合办公品牌雷格斯盘活整层;创联工场、千城嘉业等运营商旗下项目入驻率均超90%。
发展导向
“房东”转型产业合伙人
如何避免楼宇更新陷入“为改而改”,确保资源真正流向高附加值产业?市南区给出的答案是:以科学评价体系引领发展方向,推动楼宇运营从传统的“收租”模式向“产业运营合伙人”角色深度转型。
位于市南区中部的湛山街道,辖区内包含主要商务楼宇33座,其中12座税收已超过亿元。作为湛山街道的核心引擎与标杆项目,海天中心已成为区域产业生态的孵化场与连接器。
近日,湛山街道联合青岛市外贸赋能中心在海天中心举办了一场“湛山会客厅”国际航运物流圆桌论坛。论坛邀请了多家航运领域重点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代表,围绕行业热点议题展开研讨。市南区发改局和湛山街道也围绕降本增效、拓展市场、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等,与企业凝聚共识。海天中心作为深度转型的“产业合伙人”代表,积极搭建起行业交流与资源对接的平台,推动企业从“单兵作战”向“合作共赢”发展。
2025年市南区二季度楼宇开放日活动中,首次发布首批楼宇(园区)综合指标评价得分情况,优选20座重点楼宇接受“体检”。这套体系从基础条件、经济效益与社会贡献、物业与运营服务三大维度出发,细分18个门类53个小项进行量化评分,为楼宇分类施策、梯度培育提供依据,引导资源向高质量载体倾斜。海天中心等优质楼宇跻身首批前十名。
更重要的是,评价体系催生了升级版的扶持政策——《楼宇政策3.0版本(新楼十条)》初稿已完成。新政亮点突出:对年度综合测评前五的楼宇给予专项奖励;细化“集约经营”评估指标,修订“午餐工程”认定规范,引导楼宇摆脱单纯依赖租金的路径,转向通过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优化空间运营效率来实现价值跃升。
“这套体系帮助我们看清短板,也明确了提升方向。”一位参与评分的楼宇运营商表示,“政策鼓励我们引入高附加值产业,比如数字经济、专业服务等,这要求运营方必须具备更强的产业理解和资源整合能力,真正成为企业的‘成长伙伴’。”
空间向新,市南向上。从海信大厦的系统性焕新,到抖音、宁德时代等巨头在优质载体中的蓬勃生长,再到评价体系与政策3.0对发展方向的精准校准,市南区的实践揭示了一条中心城区突破空间约束、激活存量价值的清晰路径:硬件改造是基础,产业导入是核心,而科学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引领,则为这场“高空革命”行稳致远提供保障。
当一栋栋老旧楼宇蜕变为智慧、绿色、充满产业活力的新地标,市南区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在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上,空间的高度可以不断刷新,而价值的密度,也能持续攀升。
发布于:山东省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2022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