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墨西哥一直被视为中国在拉美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中墨之间签署了多项经贸协议,合作项目也逐步推进。然而,就在中美贸易摩擦进入敏感阶段时,墨西哥却显得越来越安静,甚至在关键节点上选择了沉默。
现在,沉默被打破,却是以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方式。
墨西哥正计划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紧随加拿大之后站队美国。也就是说,墨西哥,最终还是倒向了美国。
从不选边站到选边站,只用了几个月
在过去的几年里,墨西哥政府在中美关系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谨慎平衡的姿态。但这种模棱两可的策略在特朗普重新上台后,被迅速打破。
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开始重新部署对华经济政策,重点之一就是严控中国商品通过第三国绕道进入美国市场。墨西哥无疑是这个绕道路径中最关键的一环。根据美国市场分析机构的报告,中国对拉美地区尤其是墨西哥的出口在2025年上半年大幅增长,明显对冲了对美出口下滑的压力。
8月底,彭博社披露,墨西哥政府已经拟定了对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商品加征关税的提案,涉及产品包括汽车、钢铁、纺织品和塑料制品,计划于9月8日提交国会审议。虽然税率尚未公布,但考虑到执政党在国会两院的绝对多数,提案通过几无悬念。
这次关税加征表面上是保护本地产业,但实际上墨西哥市场对这些工业品的内需并不高。绝大多数中国产品是通过墨西哥转口到美国。一旦墨西哥加征关税,其实就是在帮特朗普堵住绕道口子,对中方构成直接实质打击。
特朗普的风格一贯直接、强硬。这次也不例外。据美国媒体分析,特朗普已经向墨西哥发出“非正式通牒”:要么支持美国封锁中国商品,要么承担贸易后果。
事实上,特朗普并非空口威胁。就在几周前,美国已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汽车、钢铝和铜产品分别加征了25%和50%的关税,这些产品并不适用于《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下的零关税待遇。
面对这种压力,加拿大选择了关税置换,主动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以换取美方撤销对本国产品的壁垒。而墨西哥,正在复制这一做法。不同的是,加拿大至少还曾对美方加征过报复性关税,而墨西哥却始终没有对美国的关税措施做出实质回应。
更值得警惕的,是墨西哥内部已经开始讨论建立所谓“北美关税堡垒”的概念——即由美加墨三国组成内部零关税、对外高壁垒的贸易体系。
这一提议已经得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支持,并呼吁加拿大尽快跟进。墨西哥虽然尚未正式承认,但并未否认,只是反复强调“中墨关系友好”,试图模糊态度。
从行动看,墨西哥已经在实质上加入了北美经济阵营,正在配合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围堵。这不是模糊空间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选边站队。
中方反制措施刻不容缓
面对墨西哥的政策转向,中国方面并没有回避问题。外交部多次表达明确立场,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不应以牺牲合作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中方的底线非常清楚:任何借助第三国进行贸易打压的策略,都将遭到对等反制。
中墨之间的贸易关系虽然不像中美那样庞大,但却具有非常关键的战略价值。尤其是在美国不断强化供应链本地化与区域化的背景下,墨西哥是中国商品进入北美的重要跳板。一旦这条通道被封锁,中方对美国的反制手段将面临严重削弱。
此外,如果美国商品能够通过墨西哥绕道进入中国市场,享受相对较低的关税待遇,那么中国此前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反制关税将形同虚设。这种漏洞必须引起中方高度重视。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方可以采取的反制渠道包括对墨西哥特定商品设定进口配额、调整海关查验频率、暂停部分合作项目等。更长远的应对方式,则是加快与南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比如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构建更为多元的拉美供应链体系。
但必须明确,这种布局短期内若不及时对墨西哥形成制衡,将导致其他国家效仿。墨西哥的转向如果没有代价,那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可能也会选择站在美国一边。
说到底,墨西哥的决定不是出于恶意,而是现实所迫。在《美墨加贸易协定》下,墨西哥与美国经济高度整合,美国是其最大出口市场,政治上也高度依赖美国的移民、能源和安全政策支持。在特朗普政府的施压下,墨西哥几乎没有太多选择空间。
中国并不期望墨西哥完全倒向中方,也没有强求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中方的要求很简单:不要配合单边主义,不要以破坏中方利益为代价换取本国利益。
现实却是,墨西哥这次的关税动作实质上就是在牺牲中方利益,换取美国的短期豁免。这种行为如果被默许,不仅是对中墨关系的破坏,更是对国际贸易的一种间接挑战。
要赢得尊重,必须有实力支撑,也必须有底线意识。中方不排斥合作,但必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墨西哥如果一再试图在中美之间“骑墙”,那最终可能会两头不讨好,失去一个潜在的长期合作伙伴,换来一个不确定的短期缓解。
中方不能再等了,墨西哥的转向只是开始,断的是中方的后路,却也可以成为中方调整的起点。
参考资料:
墨西哥拟提高对华商品关税,涵盖汽车、纺织品和塑料等产品
2025-09-01 11:49·国际金融报
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2022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