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两国将首次开展陆军联合训练!
就在上周末,国防部发布新消息,7月中下旬,中国和越南将在广西举行"携手同行﹣2025"陆军联合训练。
几十辆越南军用卡车出现在中越边界,隆重、正面、堂堂正正地开进中国领土。
而首次陆军联合联训,就定在这片曾经硝烟弥漫、如今战术关键的广西崇左。
“边境联合军演”不止是新闻这并不是一次例行的“走过场”,也不仅仅是中越关系的象征性交流。
这场联训是中越历史上第一次陆军联演,也是在复杂多变的区域格局中,东南亚安全版图的一次大幅度重新着墨。
时间点敏感:菲律宾与美国的联合军演刚刚结束不久,美军新部署的“空地协作系统”已经完成在南海的侦察部署。
展开剩余86%而地点更讲究,广西崇左,不仅是中越陆地边界最核心的节点,还是反走私、反恐、打击跨境非法移民的前沿地带。
可以说,谁在崇左具备行动力,谁就在南疆的区域安全博弈中占据了话语权。
从演训主题来看,这次中越联训聚焦“边境联合执勤与应急处突”。
实战内容包括:高频次边境巡逻、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武装侦察与反恐排查等。
重点不在于“秀肌肉”,而在于“磨合机制、提升协同”。
更关键的是,这场军演并非一时起意,而是多次协商后的结果,背后是中越两国在面对地区战略压力下的一次主动应变。
越军“高调亮相”但越南军队这次亮相,还是让不少中国网友“大开眼界”。
尤其是他们的“全员穿搭”风格,几乎成了另一个“看点”。
图片中的越军军官普遍戴着样式不一的机械表,大表盘的潜水款,复杂机械的陀飞轮结构。
配合大金属戒指和墨镜,越军的这波操作被网友调侃:“像参加综艺的军装队”。
有人不理解:这场合还不忘时尚?是没意识到这是联训,还是有意为之?
实际上,这反映出越军内部的一种长期现实,非制式化现象。
由于越南军队的标准化管理不如中国解放军严谨,士兵经常使用自购装备,甚至在武器配件和服饰上也表现出较大的“个性化空间”。
不过,这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作风松散”。
反而,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贴地气”的风格也体现了越军愿意尝试多样化战术的适应性。
这一次来华联训,他们带来的STV‑380就是越南国产的主力突击步枪,在近几年快速迭代之中。
中方亮点,信息化优势显现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陆军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展示。
在崇左集训区,许多解放军士兵都佩戴着一种看起来像智能手环的小设备。
这可不是运动记录器,而是军方配发的“战场数据终端”。不仅能实时回传定位信息,还能在突发事件中上传视频、音频及任务反馈。
这一套系统,最早出现在西部战区的某次应急反恐演练中,如今已经成为边防联动中的标准配置。
相比之下的越军还处于单向指令和无线通联的传统阶段。
这场联训,某种意义上就是一次双方在装备对接、系统适配和联合通讯能力上的试验。
有人说,过去的中越军队是“各扫门前雪”,如今他们更像是坐在一张边境地图前,开始协同清理“灰色地带”。
广西崇左,不仅是地理重点,更是战略枢纽不过有人好奇了,为什么偏偏选在崇左?
地理上,这里是中越陆地边界线最长、边境线最复杂的区域之一。
崇左连接着越南谅山省,是两国经贸、人员往来最频繁的地段之一。
非法越境、走私、跨境犯罪在这里都极为活跃。
但崇左不仅是前线哨所,更是一个战略级的训练基地。
近年来,广西军区在崇左地区不断加码基础设施投入,组建了多个反恐演训场,并与地方公安和武警建立了联动机制。
很多退伍军人回乡后参与了边境防控协勤,也形成了军民融合的“崇左样板”。
有意思的是,崇左还被称为“边关教育基地”,这里的中小学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边防营地、接受国防教育。
可以说,这场中越联训既是一次军事上的协同练兵,也是一场政治与民意上的多维较量。
东南亚新平衡这次越南主动派兵来华参训,至少释放出了几个重要信号:
其一,越南军方并不愿意把国防合作彻底押宝在美菲阵营上; 其二,他们希望通过多边互动获取边境治理和反恐的实战经验; 其三,越南的年轻一代军官,在中越对话与协作中逐渐理解“中国不是威胁”,而是边境稳定的关键伙伴。中国方面则通过联训,把实战经验、边境管控机制、反恐系统,直接向越方“展示、输出”,建立起一种非同盟式的“准安全共同体”。
发布于:河南省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2022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