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年进入高潮,全球安全风险骤升。8月,《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核武器库存正处于冷战后新高点。
美俄关系持续下行,核威慑频频被推上舆论风口。美中印俄四国博弈加剧,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世界神经。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向俄近海派遣核潜艇,令局势骤然紧张。与此同时,中印表现的巨大反差,引发全球媒体高度关注。
美俄角力进入新阶段8月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美军两艘核潜艇即刻前往“相关地区”,并声称必要时刻将动用核武器。他并未披露潜艇型号及具体坐标,仅以“适当地区”模糊回应外界关切。西方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对此表示质疑,指出美国国防部尚未作出正式回应,白宫内部意见也未见公开分歧。
但据路透社追踪,五角大楼内部已启动高等级战备程序,美军俄亥俄级潜艇在北极圈活跃迹象明显。该级潜艇单舰可携20枚“三叉戟II”洲际导弹,具备全球第二打击能力。俄国防部随即发布声明,称俄方将密切监视美军活动,并强化战略核潜艇部署。
展开剩余82%最新卫星图片显示,俄海军“北风之神-A”级第8艘核潜艇“波扎尔斯基大公”号已进入北极水域。该型潜艇具备超静音、超长续航等多项先进性能,能携带160枚核弹头。俄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强调,核威慑将是俄罗斯不可动摇的安全底线,任何外部压力都无法动摇俄军核心目标。
俄乌战场僵局,普京政策面临新考验俄乌冲突进入关键节点,乌克兰东部和南部战线持续拉锯。据世卫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联合数据,7月以来乌军单日伤亡均超400人。美国军事强硬派力推“极限施压”战略,特朗普给俄罗斯设定8月8日为停火“最后通牒”,要求俄军在此日期前停止进攻,否则美军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
普京则在公开讲话中表示,俄方始终愿意与乌克兰谈判,但核心战略目标不会有任何让步。与此同时,俄罗斯首批“榛树”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已正式列装,未来还将部署至白俄罗斯。俄专家分析,面对美方军事威慑,俄罗斯更倾向“非对称回应”——用有限的高科技装备和核威慑力制衡北约压力。
莫斯科智库“卡内基中心”发布研判称,普京内部决策层分工愈发明晰,梅德韦杰夫频繁发表强硬言论,对外释放高压信号,而普京本人则保持克制姿态,为外交腾挪空间。
中印分化,两种态度与美俄“刀光剑影”不同,中国和印度在同一时段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
中国方面,8月1日至6日,中俄海军如期举行“海上联合-2025”联合军演。解放军派出绍兴舰、乌鲁木齐舰等多艘主力舰艇,演习覆盖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等战略要地。中方发言人强调,军演是早已确定的常规活动,不会受任何第三方压力影响。外交部则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对俄提供军事援助,但正常贸易和军事交流不会受外部干扰。
现场画面显示,中俄海军编队协同高效,双方联合反潜、联合打击等科目进展顺利。美方核潜艇接近演习海域,但中俄未有任何退让迹象。英国《卫报》评论称,中国在俄乌危机中保持了高度战略定力,既不选边站队,也不放弃与俄的合作空间。
印度则陷入选择困境。8月1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公开强调“印俄伙伴关系经得起时间考验,不需要第三国检视”。但同日,路透社援引多家能源公司消息,印度国有企业已暂停购买俄罗斯石油。印度外交部对相关细节避而不谈,仅称“不清楚具体情况”,实际已默认政策转向。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印商品征收25%高关税,远高于对巴基斯坦等国的19%。这导致莫迪政府不得不在美俄间左右摇摆,逐步收缩与俄能源合作,换取中美关系缓和窗口。印度战略学者分析,印方对俄政策“实用主义色彩极强”,面对美方极限施压已无更多谈判筹码。
博弈进入多边深水区全球核武风险持续攀升。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2025年全球活跃核弹头已突破13,000枚。美俄两国合计占比超过90%。专家普遍警告,核潜艇对峙一旦升级,将使全球安全格局发生深远变化。联合国裁军事务高级专员罗伯特·弗劳尔公开呼吁,美俄应立即恢复战略稳定对话,防止误判引发不可控危机。
与此同时,乌克兰战场局势依然严峻。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7月单月内新增难民突破35万人,欧洲多国加强边境管控。美国国内对俄乌战争支持度下降,路透社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已跌至39%。分析认为,特朗普此次高调派遣核潜艇,既是对俄威慑,也在为大选造势。
中国学界普遍认为,核威慑已成为大国外交的“表演工具”,实际核冲突风险远低于舆论渲染。但美俄极限博弈令亚太与全球安全链条日趋紧张。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发布报告指出,中印对俄政策分化,正深刻影响亚欧能源流向与地缘经济格局。
多重算计下的未来变局大国间的每一次动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试图用高压政策促成俄乌停火,将“拜登的战争”转嫁为对手责任。俄罗斯则强化核威慑,试图稳住国内外基本盘。中国继续坚持“独立自主、不选边站队”的基本立场,不受外部压力左右。印度政策不断摇摆,给全球供应链和能源市场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国际媒体普遍认为,真正能掌控主动权的,是那些能保持战略耐心和灵活度的国家。彭博社专栏文章指出,中国在多边博弈中持续加深与中亚、东盟等地区合作,未来有望在全球能源和高科技产业链中发挥更大影响力。印度则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如何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成为莫迪政府最大考验。
俄乌战场每一天都在刷新人道主义危机底线。全球资本市场对美俄核潜艇对峙反应剧烈,8月初国际油价一度突破每桶93美元,黄金价格也创新高。世界银行发布报告警告,若核风险进一步升级,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将被严重拖慢。
发布于:河南省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2022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